ku酷游·体育课挂科的意外与成长:一次投篮的教训
六月的太阳把操场烤得发烫,我攥着篮球站在罚球线后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。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体育考核——定点投篮,也是我能否顺利毕业的关键。上周我还对着镜子练了整整三天,每个球的弧度都算得精准,可此刻,看着篮筐里晃动的篮网,我只觉喉咙发紧,连呼吸都变得艰难。
“预备——”体育老师的哨声划破空气,我深吸一口气,试图模仿平时最熟练的动作。然而,当球离手的瞬间,我忽然听见自己心脏狂跳的声音,手臂不受控制地往左侧偏了半寸。球擦着篮筐边缘飞了出去,滚到场地另一头。“没事,再来!”老师喊道,可第二颗球的情况更糟——它直接砸在篮板上,反弹回来时差点砸到我脚尖。
考核结束后,我蹲在树荫下发呆。树叶缝隙漏下的光斑在我脚边跳动,像极了那些没进的球。突然,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,是同桌阿杰,他递来一瓶冰可乐:“上次我考仰卧起坐也挂了,后来每天睡前做五十个,现在全班前三。”我接过可乐,泡沫蹭到下巴,酸甜的液体滑进喉咙,却驱散不了心里的苦涩。
当晚,我翻出手机里的投篮视频,反复对比自己的动作。原来我总在出手前不自觉低头看脚,导致重心不稳;而且每次投球都想着“一定要进”,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发力节奏。第二天,我抱着篮球去找老师,他正在整理器材,见我过来,笑着招手:“来,我教你个秘诀——投球前先闭眼默念三秒,想象球进了的样子。”
接下来的两周,我成了球场最晚走的人。清晨六点,操场还没多少人,我已经在练运球;傍晚放学,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,我一遍遍重复着“闭眼—专注—出手”的流程。阿杰偶尔会陪我,我们互相监督,谁要是偷懒就请对方喝奶茶。有一次我连续投进十个,激动得跳起来,却不小心扭到了脚踝,疼得龇牙咧嘴,阿杰一边帮我揉一边笑:“这才叫真练习,不像某些人只会纸上谈兵。”
期末补考那天,天空飘着细雨。我站在熟悉的罚球线上,摸了摸口袋里的护腕——那是妈妈连夜织的,上面绣着我的名字。闭上眼睛,我听见雨滴打在塑胶跑道上的声音,像鼓点一样规律。睁开眼时,世界仿佛安静下来,只有篮筐在眼前放大。球出手的那一刻,我感觉的不是紧张,而是一种掌控力,就像解一道难题时突然找到突破口。
“进了!”老师惊喜地喊道。球应声入网,篮网发出清脆的声响,像是在为我鼓掌。我抹了把脸上的雨水,笑了——原来所谓的“挂科”,不过是生活给我的一次提醒:比起结果,过程中的坚持和调整才最重要。
如今回想起来,那次体育课的挂科,竟成了我最珍贵的成长课。它教会我,面对挑战时,与其焦虑结果,不如沉下心打磨每一个细节;与其害怕失败,不如把它当作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。就像投篮一样,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执念,才能让球稳稳落入网中——无论是篮球,还是人生中的其他目标。
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