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u酷游·操场上的账本:初中体育老师的薪资与热爱
清晨六点的校园还浸在薄雾里,李强已经站在操场边,哨子含在嘴里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发旧的秒表——这是他第十年站在这里迎接学生们的晨跑了。作为市重点中学的体育老师,他的工牌上印着“高级教师”的头衔,可抽屉里的工资条却像块沉甸甸的石头:“基本工资3200元,绩效800元,班主任津贴?不,体育老师 rarely 能当班主任。”
一、数字里的挣扎:当热爱遭遇现实的落差
翻开李强的记账本,每一页都写着“省”:给校田径队的营养品要选最便宜的,新篮球鞋得等到双11打折,就连去年带的毕业班合影,他也只给自己印了张小尺寸的——“大照片要50块,够我一周的早餐钱了。”
和他同校的语文老师王姐,同样是高级职称,月收入却多了1500元。“他们批改作文有课时费,我们带队训练算加班吗?不算。”李强苦笑着摇头。据当地教育局统计,初中体育教师平均月薪比主科老师低20%-30%,而工作量却未必少:除了每周14节正课,还要负责课间操、运动会策划、体质测试,甚至雨天时得充当“室内体育课救星”——带着学生在走廊跳绳、做瑜伽。
二、汗水浇灌的“隐形价值”
上周三下午,李强蹲在篮球场上给初三(5)班的男生们纠正投篮姿势。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额头的汗珠滴在塑胶跑道上,洇开一小片深色。“你们看,手腕要像弹簧一样发力!”他的声音因反复示范而有些沙哑。旁边围观的数学老师打趣道:“老李,你这嗓子怕是要喊成‘公鸭嗓’了。”
没人知道,就在前一天晚上,李强刚陪校女足队练到八点。队员们捧着奖杯笑的时候,他却在角落里算着报销单:训练用的矿泉水花了280元,队服清洗费120元,这些都要从他的“活动经费”里扣。“上次申请购买新的仰卧起坐垫,校长说‘先凑合用旧的吧’,结果两个女生做动作时滑倒了,膝盖磕青了……”说到这里,他的语气突然软下来,“不过看见孩子们跑起来像小鹿似的,又觉得值了。”
三、藏在跑道上的期待
今年教师节,李强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:一张全班同学签名的卡片,上面画满了跑道、篮球和笑脸。“李老师,您教我们的不只是跑步,是永不放弃的精神!”班长写道。他把这张卡贴在了办公桌前,旁边是一张泛黄的照片——十年前的他自己,站在省运会领奖台上,手里举着银牌,眼神亮得像星星。
如今,他的抽屉里还放着那枚银牌,却被压在一沓沓教案下面。“有时候也会羡慕那些去私立学校的同行,工资翻倍,不用为器材发愁。”李强承认,“但只要站在这操场上,看着学生们追着足球跑的样子,就觉得这日子还有盼头。”
傍晚的风掠过操场,将他的衬衫吹得鼓起来。远处,几个男生正抱着篮球跑过来,喊着“李老师,今天教我们扣篮吧!”。他笑着应了一声,哨子重新含进嘴里,脚步踩着熟悉的节奏迈向场地——就像他二十岁那年第一次站上讲台时那样,眼里有光,脚下有路,哪怕薪水单上的数字从未改变,热爱却始终滚烫。
后记: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,体育教师的待遇困境并非个例。据《中国教育统计年鉴》数据显示,2022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占比不足10%,但工作负荷却常居前列。当“体教融合”成为时代命题,或许该给操场边的“园丁”们,多一些看得见的尊重与保障——毕竟,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学生的健康,更是未来一代的精神底色。
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