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u酷游·保定体育局:激活城市活力的运动密码
保定,这座承载燕赵风骨的历史名城,正以蓬勃的运动气息重塑城市气质。清晨的白洋淀堤岸,晨跑者的脚步踏碎薄雾;傍晚的军校广场,广场舞的音乐唤醒街巷——在这片土地上,保定体育局以创新为笔、民生为墨,绘就了一幅全民共享的运动画卷。
一、织密“15分钟健身圈”:让运动嵌入生活
近年来,保定体育局将“便民”刻入基因,累计投入超2.3亿元改造老旧体育设施,新建社区健身驿站136处、笼式足球场52座,实现城区“15分钟健身圈”100%覆盖。在莲池区永华南路社区,一处由废弃厂房改造的“共享健身舱”成了居民心头好:智能动感单车搭配VR骑行系统,上班族午休可来“云游”西湖;恒温瑜伽室里,退休教师王阿姨跟着直播课练习八段锦,笑称“比在家练更有劲儿”。这种“嵌入式”健身空间,正是体育局“小而精、广覆盖”策略的缩影——把运动场地搬进社区,让健身从“选项”变成“日常”。
二、点亮“赛事+”生态:让激情点燃城市
从国际半程马拉松到京津冀篮球邀请赛,从白洋淀龙舟文化节到冰雪运动嘉年华,保定体育局以赛事为纽带,串联起城市活力与产业动能。2023年“保定马拉松”吸引2.8万名跑者参赛,沿途文旅消费同比增长37%;在涞源县“冰雪运动小镇”,依托冬奥遗产开设的滑雪训练营,让南方孩子也能体验北国冰雪乐趣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“云上赛事”平台的上线,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为家乡选手加油——单场直播观看量突破50万次,评论区满是“为保定骄傲”的呐喊。“以前觉得体育离自己很远,现在家门口就有高水平比赛,还能在线互动,真的很有归属感!”市民王先生的话,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。
三、培育“全龄运动”土壤:让热爱代代相传
除了硬件升级与赛事运营,保定体育局更注重“软实力”深耕: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5家,开设免费游泳、武术课程,惠及学生6.2万人次;针对老年人推出“银发运动计划”,联合医院开展体质监测,设计适合慢病的健身方案;就连残障人士也没被遗忘,建成无障碍健身中心4处,配备专业康复设备。在竞秀区的一所小学,体育教师李芳发起“家庭运动挑战赛”,家长和孩子一起跳绳、打羽毛球,既增进了亲子关系,又培养了运动习惯。“体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,而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生活方式。”李芳说,这正是体育局“全人群、全周期”理念的实践。
站在新的起点,保定体育局正以“体育+”思维拓展边界:谋划建设智慧体育公园,融合AR技术与运动场景;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创、康养跨界融合,让运动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。当古老的城墙下响起青春的呐喊,当寻常巷陌弥漫着运动的气息,保定正在用体育的力量,重塑城市的温度与活力——这,就是属于保定的运动密码,更是迈向未来的底气所在。
留言: